邮储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SBet实博一季度报告

2024-05-02 19:24 栏目: 行业动态 查看( )

  本季度报告所载财务资料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子公司合并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注(2): 按期末归属于银行普通股股东的权益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计算。

  注(1):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本行并无潜在摊薄普通股,因此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在计算相关指标时,剔除了其他权益工具的因素影响。

  本报告中的“客户贷款”指“发放贷款和垫款”,“客户存款”指“吸收存款”。

  注(1): 本行依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公告[2023]第 65号)的规定确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结合自身正常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本报告期内,本行未将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冲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其他债权投资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等列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5,146 24,216 829.74 主要是本期吸收存款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注(1): 本行自2024年1月1日起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量合并及银行口径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通股股东总数162,562名(其中包括160,105名A股股东及2,457名H股股东),无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 持股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质押、标记或冻结的股份数量 股东性质 普通股股份种类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20,218,700 0.12 – – 其他 A股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2,539,226 0.11 – – 国有法人 A股

  注(1):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该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报告期末,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H股股份合计数,其中包括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持有的80,700,000股H股。注(3):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注(2):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指定并代表其持有的A股股份(沪港通股票)。

  注(4): 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情况未知外,本行其余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未参与融资融券。

  注(5): 上述股东不存在回购专户;不涉及委托/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因参与配售新股成为前十名普通股股东的情况。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20,218,700 A股 120,218,70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84,038,200 A股 84,038,200

  注(1):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该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报告期末,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H股股份合计数,其中包括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持有的80,700,000股H股。注(3):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注(5): 上述股东不存在回购专户;不涉及委托/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因参与配售新股成为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的情况。

  注(2):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指定并代表其持有的A股股份(沪港通股票)。

  注(4): 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情况未知外,本行其余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未参与融资融券。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行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国有大行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一流大型零售银行的愿景,以提能力、谋创新、强管理为核心,大力推进“5+1”战略路1 2径落地,强化“六大能力”建设、加快打造五大差异化增长极,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围绕追求长期价值的目标,积聚3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良好开局。

  本行积极应对银行业息差收窄和收入利润增速放缓的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一是盈利表现保持稳健。报告期内,本行营业收入894.30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259.26亿元。在行业息差下行环境下,努力以高质量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促进息差表现稳健,净利息收益率1.92%,较上年下降9个基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收窄2个基点;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13%,增速较2023年提升了0.13个百分点。二是风险护航能力提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将精细化风控贯穿经营始终。深化智能风控工具在各领域的应用,深入推进全流程数字化风险监控体系建设,建设科技型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0.84%,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拨备覆盖率326.87%,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三是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资产端实行信贷和非信贷资产一盘棋,以RAROC(风险调整后收益率)为标尺配置资产,在业务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高效配置。在信贷业务上,坚持“量价险”平衡,信贷差异化增长极余额达到5.3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62.34%,较上年末提升了0.35个百分点。其中主要聚焦“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的“两小”贷款增量双创历史新高。负债端持续优化价值存款发展机制,继续推动负债品种、期限和利率结构优化,不断巩固负债成本既有优势。一季度存款付息率为1.48%,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

  本行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将自身资源禀赋与服务实体重点领域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五篇大文章”和五大差异化增长极建设,在持续完善高质量金融供给的过程中,深化特色禀赋优势,努力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一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聚焦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客户链式开发。以产业强村和人口大村为重点,推进信用村网格化深耕。加大邮银协同工作力度,提升“村社户企店”4农村五大客群精准触达能力。启动全流程模式重构和客户经理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稳步推进审查审批、贷后管理集中运营。建设数字“三农”平台,推动“三农”客户体系化运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2.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62.34亿元。

  “ 5+1”战略路径是指发力数字金融、生态金融、协同金融、产业金融、绿色金融,坚持风险合规贯穿始终。

  专业核心、体系支撑、协同整合、科技助推、机制驱动、创新引领“六大能力”。

  二是聚焦“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商”的目标,积厚成器,持续发力。丰富小微金融服务供给,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综合服务。全面推广“邮储易企营”企业一站式数字化管理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服务客户数达到1.40万户。深入开展首届“普惠金融推进月”专项行动,深度调研企业需求,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度、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超过18%,增量占比超过30%,两项占比稳居国有大行前列。

  三是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化专业能力建设,全力塑造科技金融生力军。针对新质生产力产业链,构建产业技术图谱,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白名单,依托主动授信触达客户。科技型企业“技术流”创新能力评价及风险识别体系成功落地应用,有效解决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准入及测额难题。截至报告期末,服务科技型企业7.48万户,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97%。持续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制造业支持力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36%。

  四是全面深化数字金融应用,打造领先的数字生态银行。持续打造以新一代核心系统、“邮储大脑”、多中心一体化的容器云为代表的科技能力底座。新一代公司业务核心系统投产上线,实现公司客户服务的赋能升级。积极探索AI大模型智能创新应用,上线科技研发需求编写助手;持续推广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实现普惠全景业务报表视图展示跟踪。

  五是健全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开启养老金融服务新篇章。加强养老金融工作的战略引领和组织保障,成立养老金融推进工作组,推进构建“三横三纵”的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发挥特色优势,持续完善个人养老金服务体系,丰富个人养老金储蓄、保险、基金产品供给,在手机银行打造数智化养老金融服务生态,推广使用“三大计算器”(退休待遇计算器、养老省税计算器、养老模拟计算器)、自动缴存等特色功能,引导客户树立科学、理性的养老投资观;深入开展养老产业金融调研,推进养老产业综合金融服务。

  六是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建设,服务产业体系绿色转型,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开发绿色产品,创新推出“ESG贷款+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落地首单“贝类海洋蓝碳贷”。截至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7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6%。累计为4,163户企业客户提供碳核算服务。

  七是持续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能力,着力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贡献者。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推出手机银行“理财夜市”专区,上线H全天候交易功能,起息早、到账快,为客户财富保驾护航。搭建全方位私行业务体系,升级鼎福客户1专线服务,丰富非金融增值权益,推出合格投资者线上认证功能,让高端客户享受管家式服务。强化赋能支撑,上线理财经理“倾听—提案—实施—检视”四步工作法系统功能,规范富嘉客户标准服务流程,提升客户全流程陪伴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规模超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455.78亿元;VIP客户5,382.0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55%;富嘉及以上客户539.1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65%。

  本行资产在人民币10万元及以上的客户为VIP客户,其中在人民币10万元(含)至50万元间的客户为金桂客户,在人民币50万元(含)至600万元间的客户为富嘉客户,在人民币600万元及以上的客户为鼎福客户。

  八是持续深化公司金融“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1,加快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优势。专注综合经营,根据客群特点,以分层分类管理体系为支撑,依托“线上+线下+远程+多元化工具”的全方位立体式综合营销服务,深化客我合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达163.98万户,新增7.33万户,FPA(公司客户融资总量)超5万亿元;聚焦GBC联动2、乡村振兴、城市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入核心客户经营生态,主办行客户服务质效稳步提升。

  本行在持续抓好能力建设和创新变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资源配置、业务发展、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领域不断追求管理高效和成果最优。一是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扎实推进集约化运营转型三年工作方案落地实施,提升集约运营能力,以集约化运营模式重塑零售信贷贷前、贷中、贷后业务流程。消费信贷业务总行集中审批“春节不打烊”,终审业务全国占比七成以上,集中贷后受理服务点覆盖40%的城区,加速向更轻盈、更高效的现代一流商业银行目标迈进。二是不断改进客户服务。加速推动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客户交互主平台,不断丰富手机银行用户成长体系,有序稳妥推进限额功能体系建设,稳步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多场景的线上服务。持续优化实体网点布局,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渠道优势。加强在新城、新区、新园、千强镇等重点区域的金融服务覆盖;提升网点形象,加快网点室内形象改造,启动新一轮老旧网点改造,累计完成网点改造超5,100家;加大“邮爱驿站”推广,建设“邮爱驿站”5,094家。三是持续变革经营方式。加速推进主动授信,进一步增加名单的“源头活水”;持续精简、优化产品线上申请流程;不断优化客户准入、风险定价、额度核定等各类风控策略,实现风险管控与客户体验的平衡统一。截至报告期末,主动授信累计授信金额已达3,659.27亿元,贷款余额2,233.82亿元,不良率低于0.5%,风控效果良好。全面启动“看未来”技术体系3.0阶段建设,提升“看未来”技术对科技企业的适配度,推进全流程应用机制落地。一季度使用“看未来”模型批复客户3,621户,批复金额3,419.62亿元。

  志存高远路无垠,心守笃行步更坚。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更加激烈的同业竞争,本行将立足长期主义,坚定发展信心,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变革为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着力提升发展效益和管理效能,聚焦“五篇大文章”,牢牢把握市场机遇,稳中求进、持之以恒,努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奋力实现做优做强,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贡献邮储力量!

  1 “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是指围绕客户、产品、联动、服务、风险、科技六个维度,实施经营机制的改革和深化,打造前中后台一体化的营销支撑服务体系。

  2 GBC联动是指协同联动打造全链条营销闭环,全面服务G端(政府)、B端(企业)、C端(个人)客户。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163,319.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53.18亿元,增长3.85%。客户贷款总额85,220.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31.81亿元SBet实博,增长4.58%,其中,个人贷款46,412.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09.54亿元,增长3.82%,主要是本行深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个人实现较快增长;公司贷款34,823.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9.15亿元,增长8.33%,主要是本行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小企业及公司贷款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票据贴现3,984.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56.88亿元,下降14.15%。

  本行负债总额153,232.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32.33亿元,增长3.75%。客户存款146,280.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20.84亿元,增长4.82%,其中,个人存款131,323.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75.13亿元,增长5.10%,主要是本行坚持存款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存款业务结构,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增长带动;公司存款14,925.8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1.44亿元,增长2.34%。

  本行股东权益总额10,087.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0.85亿元,增长5.44%,主要是本行发行永续债300亿元,以及净利润增加259.57亿元带动。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715.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26亿元;不良贷款率0.84%,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606.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50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0.71%,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840.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0.26亿元;逾期率0.99%,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26.87%,较上年末下降20.70个百分点。报告期内,新生成不良贷款170.93亿元,年化不良贷款生成率0.81%。

  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1.76%,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33%,较上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均满足监管要求。

  不良贷款生成率 =(期末不良信贷余额-期初不良信贷余额+期间清收处置及上调金额)/期初信贷余额。

  2024年3月31日(未经审计) 2023年12月31日(经审计) 2024年3月31日(未经审计) 2023年12月31日(经审计)

  2024年3月31日(未经审计) 2023年12月31日(经审计) 2024年3月31日(未经审计) 2023年12月31日(经审计)

  2024年1-3月(未经审计) 2023年1-3月(未经审计) 2024年1-3月(未经审计) 2023年1-3月(未经审计)

  2024年1-3月(未经审计) 2023年1-3月(未经审计) 2024年1-3月(未经审计) 2023年1-3月(未经审计)

  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 4 (47) 4 (47)

  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583 (550) 580 (545)

  2024年1-3月(未经审计) 2023年1-3月(未经审计) 2024年1-3月(未经审计) 2023年1-3月(未经审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版》和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于2023年11月1日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部分内容按照《办法》中资本充足率相关概念及规则而非财务会计准则编制。本行按照《办法》附件22《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及相关监管文件要求,披露如下信息:

  4a 风险加权资产合计(应用资本底线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41

  5a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用资本底线 一级资本充足率(%) 11.76

  6a 一级资本充足率(%)(应用资本底线a 资本充足率(%)(应用资本底线

  10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或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0.50

  12 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后的可用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4.41

  2 信用风险(不包括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信用估值调整风险、银行账簿资产管理产品和银行账簿资产证券化) 7,531,440 602,515

  4 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除外) 15,852,220

  5 各类衍生工具的重置成本(扣除合格保证金,考虑双边净额结算协议的影响) 960

  9 减:为客户提供清算服务时与中央交易对手交易形成的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某某网络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